7月5日至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第一届应急管理新视野国际会议在上海隆重举行。青岛海丽雅集团作为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凭借其在安全应急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创新实践,为会议的成功举办注入动力,也为推动应急管理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第一届应急管理新视野国际会议
7月5日——直击国际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复杂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创新”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众多顶尖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集学术交流、政策研讨与实践探索于一体,为全球应急管理领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领导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主持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等领导出席并致辞。
主旨演讲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长岳清瑞、俄罗斯科学院中央经济与数学研究所所长Albert Bakhtizin等13位专家发表主旨报告,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应急管理”展开深入阐述,从政策、科技、管理、行业等多个维度探讨AI在应急预警、处置应对和灾后恢复等应急管理工作中带来的新策略、新范式和新应用。
圆桌研讨
“产学研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复杂风险治理”圆桌研讨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参与。国际应急管理协会亚洲区总裁白涛、上海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吉青、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微结构实验室主任李金金教授等嘉宾进行了深入的专业分享与交流探讨。其中,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海丽雅集团轮值总经理徐连龙在研讨中分享了人工智能与安全应急培训融合方面的应用案例,展现了海丽雅集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安全应急培训的丰富实践。
应急产业论坛
7月6日——交流会火热进行中
这次国际会议把握“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决策机制”“跨界跨域协同”等议题,设置了10场平行分论坛。其中,海丽雅集团与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打造的“应急产业论坛”,是以“AI赋能城市安全应急产业重点领域”为主题的专业交流会,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市安全应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海丽雅集团始建于1922年,从事绳缆制造业已有103年的历史。集团以创新驱动发展,依托绳索技术优势逐步向安全应急产业拓展,并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安全应急产业体系,具备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在安全应急产业的专业积淀。集团积极承担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单位的职责,在会场门口设置了展位,用以宣传会员单位的产品和技术,为会员单位搭建了展示实力、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进一步推动应急产业的协同发展与创新突破。
此次交流会由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东泽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吴旦发表致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李雪峰发表总结发言。
领导致辞
在致辞环节中,吴旦教授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12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绩,表达了构建“AI+应急产业”新业态的期待,并希望与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合作,实现跨界联动,系统性地应对复杂风险,从共识迈向共建,从而推动应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张旭明董事长代表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发表致辞,她表示委员会要坚持“做好政府的助手,当好企业的帮手,成为行业的推手,勇为社会的援手”的服务宗旨,重点打造四条应急产业链,并曾成功组织全国首届水域救援大赛,评选水域救援技术创新案例及基层应急社会化服务优秀案例。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产研学深度融合,促进城市应急安全体系建设。
主题分享
在主题分享环节,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彦波,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青岛海丽雅集团公司轮值总经理徐连龙等专家共同围绕AI赋能城市安全应急产业重点领域展开专业交流,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安全应急产业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前景,分享应急产业尤其是城市安全应急科技升级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总结发言
最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李雪峰发表此次应急产业论坛的总结发言,系统梳理了本次论坛的成果与亮点,为此次交流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外,在第一届应急管理新视野国际会议闭幕式上,张旭明董事长受邀为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奖,以此表达对青年学者成长与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本次会议为应急管理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开辟了崭新的国际学术视野与技术赋能发展路径。海丽雅集团携手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深度整合前沿技术与实战经验,努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城市应急领域的创新应用与落地实践。未来,海丽雅集团将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与应急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打造安全、韧性、智慧的城市风险治理体系持续注入动力,助力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